高達5﹪兒童有食物敏感
食,是取得熱量營養,維生不可或缺的動作,對部分人來說更是上佳享受。不過,有人卻因食而放棄生命——月初一名患食物敏感多年的少女,懷疑不堪病情反覆困 擾,最終一死求解脫。有專科醫生表示,食物敏感不但可帶來皮疹、紅腫痕癢反應,嚴重更可引發休克致命。其實不少食物敏感個案,早於幼兒時期已可察覺,如有 懷疑應求醫處理,並可接受相關測試找出致敏原,對症下藥。
皮膚科專科醫生王夢貞表示,食物敏感在香港雖並非罕見,但卻未有本地研究,要借鏡外國數據: 「約有4%至5%的兒童,以及2%至3%成人患有食物敏感,患者通常小時候已經得悉發病,部分人因為免疫系統慢慢知道某種致敏原對身體無害,隨着年齡增 長, . . .病情亦得以紓緩,故成年人發病比率略低。」
輕則出疹嚴重可休克致命
食物敏感如何引致?美國註冊營養師何智衡解釋:「正常 情况下,當食物的蛋白質進入腸道後,會經過一連串分解,最後穿過腸壁,進入血管。可是患有食物敏感人士,他們的免疫系統會對某類蛋白質產生抗拒反應,體內 即時生產大量抗體(免疫球蛋白E,IgE)來攻擊它,與此同時亦會產生一種生化物質,稱為組織胺(Histamine),當身體積聚大量此種物質,就會引 發過敏反應。」
王夢貞又指,常見會引起敏感症的食物,包括蛋、奶、花生、 小麥、海鮮、果仁類等,蛋白質成分都比較高,故較易引起敏感。「情况輕微者會嘴唇痕癢、喉嚨不適、皮膚出疹
等;嚴重可導致喉嚨或腸道黏膜紅腫、血壓下降, 甚至過敏性休克。此症成因未明,但普遍跟遺傳因素有關,如本身有鼻敏感、氣管過敏、異位性濕疹等敏感體質者,患病機會亦較大。」
鼻敏感濕疹患者較易中招
患者致敏原可能多於一種,又或可能誤將其他疾病的相似症狀視為食物敏感,長遠來說還是應找出過敏源頭,多加預防。王夢貞表 示: 「首先醫生會問清病歷, 以排除與其他症狀混淆。其次是接受Double-Blind Placebo-Controlled Food Challenge Test,患者須服食安慰劑,當中有部分含有可疑食物的成分,測試期間醫生會隨機讓患者服用,故雙方均不清楚所試何物,只憑徵狀斷症,這種雙盲對照 (DoubleBlind)可免去心理影響產生的反應,準繩度更高,但由於測試需時,故此點刺測試或血液測試更常被採用。」
皮膚點刺測試(Skin Prick Test)讓患者測試多種不同的致敏物質,先用針在患者的手臂或背部皮膚輕刺,然後滴上各類致敏原萃取物,待5 至10 分鐘後觀察皮膚有否出現過敏反應;另一方法就是驗血,將患者的血液與可疑致敏食物混在一起,以測試血液中IgE 數量,過敏程度愈大數值就愈高。
王夢貞說: 「患者可按情况選擇哪種測試,兩者之中以皮膚點刺測試需時較久,因每次只會為病人測試8 種物質;抽血檢驗只需抽取患者7 至10cc 血液,已可測試數十種可疑物質,除了檢查蛋、奶、花生等,亦會針對一些中國人常用的食物,例如番茄、麵包酵母、牛、豬、蝦等。測試雖然廣泛,卻未必能充分 反映狀况,因敏感體質者的IgE 數值普遍較高,或會出現假陽性結果,顯示患者可能對多種物質都有敏感反應,但實情未必如此,這時就要參考病歷,或考慮再接受皮膚點刺測試。」
小心醬料藏致敏原
要對付食物敏感,患者可透過藥物或注射來紓緩狀况,王夢貞說: 「病人可服用抗組織胺藥物紓緩症狀,但發病可能來得很急,嚴重患者病發時會血管擴張令血壓降低,或需隨身攜帶腎上腺素針劑,必要時立即注射。
另外,部分敏感症如鼻敏感,患者或會接受脫敏治療,透過長期接觸致敏原令身體適應,不過食物敏感者只是對某類食物有過敏反應,並不特別需要用此療法。」
嚴重患者須針劑隨身
她 指最佳的應付方法是避免進食過敏食物: 「患者不僅要避食致敏食物,更要小心日常飲食的各個環節,譬如蛋類敏感者吃沙律都有機會誘發病情,因為不少醬料都含蛋,有時吃了而不自知,所以進食前要加 倍留意,或看清營養標籤。」何智衡補充,病人毋須怕戒食會帶來營養問題,根據情况調整飲食,自可補足不足, 「對奶、蛋、花生類有敏感的人士,可選擇肉類和豆類來吸收足夠的蛋白質,並不會因此而造成營養不良。當然,最重要還是先弄清對哪些食物敏感,再由專業醫護 人員或執業營養師作全面飲食評估和安排」。
[資料來源:明報 2012年3月]
Related articles
- What is Food Allergy? (omaxcareproducts.com)
- Blood Testing for Allergies (everydayhealth.com)